名家分享 - 百味人生

街角故事

街角故事

文:劉荒田

在舊金山日落區散步。離家30多個街區的街角,看到一個奇特的箱子,比信箱大兩倍,箱身漆成火紅,被一根粗木杆支起,帶玻璃門。分兩層,排著書籍。這種義務“圖書點”,連它,我前後看到兩個。

Read more →

預防骨質疏鬆 . 洋蔥薯仔鮮魚湯

預防骨質疏鬆 . 洋蔥薯仔鮮魚湯

文/ 圖:芳姐

前朋友一家大小除了她一人都患上流感,非常憂心,因為成年人患流感已經很辛苦,家中幼兒患上了才麻煩,吃了藥後痰仍很多,還不斷咳,她怕自己都會受到感染,問我食療,我想起洋葱殺菌能力很强,建議她每間房都放個切開了的洋葱,最好放在床頭,有助抗感冒菌,而洋葱蒸水可以給幼兒服,有袪痰及止咳功效,味道又清甜,幼兒不會抗拒。

Read more →

從賣“空氣”說到賣“雲”

從賣“空氣”說到賣“雲”

文:劉荒田

12年前的2007年,新年前一個夜晚,在美國科羅拉多州,沃克爾女士所住的社區,落了第一場雪,大地一片白茫茫。早晨,她費老大勁兒才打開大門,門外積雪厚達四尺,鏟了半天才清理出車子的通道。她回到屋裡,打開電腦,進入“電子灣”拍賣網站,標售門前的積雪,取價廉宜,每立方尺起價99美分。這一消息當年元旦成為CNN和雅虎新聞網站的頭條。

Read more →

旅遊的高段數

旅遊的高段數

文:劉荒田

王國維的“為學三境界”,把“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”定為最高層次,我東施效顰,想為當今最熱門的旅游設置“最高段數”。搜索枯腸,卒拈出陸游詩句:“我無一事行萬裡”。

Read more →

從大肴館到鄉村宴席

從大肴館到鄉村宴席

文:茉 莉

紀錄片《舌尖上的中國》裏,向觀眾展示了順德鄉村鄉宴的壯觀情景,片中的歐陽廣業以及他所製作的均安蒸豬, 因此名聲大振,製作蒸豬成為了歐陽師傅的一個表演專案,經常會被獲邀請到各地,現場製作展示這獨特的風味美食。

Read more →

我喜歡變老,變老讓我無所顧忌

我喜歡變老,變老讓我無所顧忌

文/ 圖:毛豆子

瑪麗娜看上去很老,老到都有人會悄悄問我,“這位老太 太到底幾歲啦?”她自己也會甚至有些洋洋得意地說,上次有個小男孩猜她有90歲,當瑪麗娜告訴他其實自己只 有80歲,“你應該看看那個男孩的表情!他失望極了!!”其實我沒好意思告訴她,我第一次在舊金山北面的托馬雷斯海灣見到她時,以為她有100歲。瑪麗娜並不在乎你說她有多少歲,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:“我喜歡變老,變老讓我無所顧忌。”

Read more →

世界級的酒和酒店 . World-Class WINE & World-Class HOTEL

世界級的酒和酒店 . World-Class WINE & World-Class HOTEL

文/圖:馬朗 Ronald Mar

年賀節,趁時領略世界級的酒和世界級的據點,可謂開懷快慰。

那是來自很難得的機遇,源乎十一月中費力參加一項隆重酒展,公認為世界級評價的酒和酒店,自屬不同凡響,招尊秉統。

當日,抗議市內酒店集團的示威遊行門前,酒店前觀自受阻滯,但在半條市街外,那間世界級金山名勝的The Westin St. FrancisHotel,依然宏偉少有,幾十層高,擎天一柱,屹立在金山象徵的於仁廣場Union Square對面,如此巍峨的巨廈居然並排三座,斥資二千億,滿佈窗戶,雕刻歐西宮廷圍繞裝飾,氣派堂皇富麗,四方各地很少建築這樣令人側目。

Read more →

祝你的旅途漫漫

祝你的旅途漫漫

文:劉荒田

冬時節,清晨,從舊金山的居處,撥簾遠望,太平洋的波幅大且慢,似伸懶腰。陽光正好,而此前一連多天雨急風狂,遍地綠不肥紅更瘦。讀希腊詩人康斯坦丁•卡瓦菲斯的詩《伊薩卡島》。遙想此時故國的所有道路,一個號稱全球最壯觀的遷徙正在進行——與河流逆向的流動,不是支流彙聚於主流,而是從高速公路、大路、街道分流,入村道、田埂,深山的羊腸小道。

Read more →

一相逢,便是好酒無數

一相逢,便是好酒無數

文/ 圖:丁煜

第一次見到他,看他笑瞇瞇的、和和氣氣的、在葡萄地裡 鑽來鑽去的,就平常人一個,隻是比較儒雅,後來才知 道他的厲害。羅伯特•蒙大維是美國葡萄酒之父,他做過蒙大維酒莊的釀酒師,要知道在蒙大維酒莊家族時代,酒莊的釀酒師都是蒙大維家族的人,只有他是唯一的一個例外。

Read more →

說 “埋單”

說 “埋單”

文:劉荒田

的家鄉,號稱“中國第一僑鄉”,近200年間,出洋者衆。在以落葉歸根爲主流的年代,海外歸來的鄉親,無論“衣錦”與否,面子是不能丟的。于是,有關他們呼朋引類上茶樓,吃飽蝦餃、燒麥、腸粉、蛋撻之後的最後一道手續——埋單,頗多逸聞。大半個世紀前的茶樓,會賬不憑單,客人離座,往櫃台方向走去時,堂倌一邊清點空碟一邊吆喝:“開來!”以提起掌櫃的注意。隨即,堂倌以高出鼎沸人聲八度的嗓門報出數額,用的是業內切口:“禮拜毫有找”(“禮拜”是七,“毫”是一角,“有找”是七角找回一分,即六角九),“禮拜三”(即七角三),“一巴掌”(即五角)。

Read more →

美國茶文化學會和會長林炯志老師專訪

美國茶文化學會和會長林炯志老師專訪

《品》第71/72期〡2014年1/2月刊 / 《品》第78/79期〡2014年8/9月刊

識林炯志與宋真老師夫婦已經很多年了,早在我擔任日新中文學校副校長期間,學校承辦南灣夏令營,邀請他們來為孩子們作茶藝講座時就很熟了。接著我接任校長,依樣畫葫蘆,照舊承辦夏令營,仍然請他們來教孩子們泡茶,他們夫婦為小ABC們設計的茶藝講座,非但未被孩子們排斥,還挺受歡迎的。他們舉辦的新春茶會是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。

Read more →

名廚甄文達和他的M.Y.CHINA專訪

名廚甄文達和他的M.Y.CHINA專訪

場街的高檔精品購物中心Westfield則是春夏系列世界名牌彙集的天地,緊鄰著Bloomingdales就是今天採訪的餐廳-M.Y. CHINA。

餐廳廚房大膽採用開放式,廚房與用餐區完美地融合起來,也讓食客與廚師有個互動的空間。當然,這也給大廚們很大的考驗,保持廚房的清潔,做菜時的衛生自不在話下,廚師們還個個笑臉迎人,和藹可親,一改傳統中餐館服務冷冰冰的印象。Chef Martin特別介紹說,餐廳請廚師的主要考量不僅僅是廚師們的廚藝有多出色,更多是對客人有多親切。主廚Tony不時跟客人主動招呼,他的兩個徒弟正在為客人現做手工拉麵,包燒賣的阿嬸將一個個裝滿餡料的燒賣好似元寶一樣齊齊排好。

Read more →

灣區知名人士沈悅女士專訪

灣區知名人士沈悅女士專訪

《品》第9期〡2008年11月刊

道沈悅這個名字已經很久了,之所以對她感興趣,不僅僅因為她是知名劇作家,是把星巴克咖啡引進中國的著名投資人徐大麟的太太,還因為她是個乳癌患者,在自己和癌症戰鬥的過程中,還積極從事慈善事業,分享自己的抗癌經驗。

Read more →

前香港小姐林敏俐小姐專訪

前香港小姐林敏俐小姐專訪

《品》第17期〡2009年7月刊

一百個女孩,在做香港明星和打理中餐廳的兩者之中選擇,99位女孩子都會挑選前者,而林敏俐—2002年的香港小姐卻選擇了後者。履行了一年香港小姐的合約後,她居然放棄了如日中天的明星生涯,回到美國完成學業後,就一頭紮進自家開的中式餐廳,任勞任怨地過起了平凡的生活。

Read more →

美國中餐風雲人物江孫蕓女士專訪

美國中餐風雲人物江孫蕓女士專訪

《品》第3期〡2008年5月刊

孫芸太太,一個劃時代的餐飲業引領風潮的人物,最近在美國作家麗莎、瓦德斯的新書『第七個女兒─從北京到三藩市的烹調之旅』中重新大獲人們的關注。她的那家在1961年成立的「福祿壽」中國餐館也成為三藩市餐飲業有歷史象徵意義的烹調會所。

Read more →

《品》雜誌 . 創刊十週年紀念冊 . 作家寄語 . 翠軒 . 典樂 . 冰清

《品》雜誌 . 創刊十週年紀念冊 . 作家寄語 . 翠軒 . 典樂 . 冰清

多年前的一個夏秋之際,和媒體人冰清約好過來參訪農場。當時的「品」雜誌主編崇彬與她同行。我准備幾樣小菜,崇彬拿出紅酒與翡翠白玉(雪菜墨魚),冰清帶了拿手的熱狗卷,我們在葡萄架下午餐。她們打算寫一篇關於農場的文章「田園牧歌」,發表在「品」雜誌第30期,同時向我約稿,還留下幾本過期的「品」雜誌給我參考。從此,我與「品」雜誌結緣。
Read more →

《品》雜誌 . 創刊十週年紀念冊 . 作家寄語 . 劉荒田 . 提子墨 . 吳玲瑤

《品》雜誌 . 創刊十週年紀念冊 . 作家寄語 . 劉荒田 . 提子墨 . 吳玲瑤

文化正品 食評妙品 雜誌上品 

《品》雜誌,今天抵達一個富於紀念意義的里程碑:十周年。毫無疑問,全本彩印,美不勝收的《品》,是舊金山灣區絕無僅有、站得穩,打得開局面,贏得廣泛口碑的中文雜誌,它每一期所報道的美食以及美食出品者,已成爲當地華人和海內外遊客的“吃的指南”。不止一次,我在好幾家超市,看到顧客們搶著拿《品》,邊喝咖啡邊讀。

Read more →

《品》雜誌 . 創刊十週年紀念冊 . 作家寄語 . 馬博良 . 周芬娜 . 曉瑋

《品》雜誌 . 創刊十週年紀念冊 . 作家寄語 . 馬博良 . 周芬娜 . 曉瑋

馬博良

筆名馬朗,著名飲食(酒)評家。少年時期便出版詩集,五十年代在香港參與電影編劇,並翻譯法國存在主義名著,影響港臺甚鉅;六十年代返美深造,畢業後展開外交官生涯。退休後定居舊金山,開始為灣區著名的中英文雜誌報刊撰寫飲食文娛專欄。

Read more →

《品》雜誌 . 十年紀念刊 . 編者的話

《品》雜誌 . 十年紀念刊 . 編者的話

《品》雜誌 面對現實 擁抱未來 l 

圖文:George Shao

《品》雜誌發行10年了,大家都說,一路走來不容易。縱覽媒體出版界,10年前和今天相比,面目全非。在高科技不斷創新的年代,媒體界似乎顯得束手無策。幾年以後會是一個什麼生態?難以預計。但有一點已經很清楚:變化是快速的,變化常常超出了我們的想像!

Read more →

豈一個“孝”字了得

豈一個“孝”字了得

文:劉荒田

網上一段錄音,被老年人群體廣泛傳播,它的內容是:台灣一位當教師的女士,早年居孀,有一個兒子。為了孩子,她沒有再婚,把精力和金錢都放在兒子身上。兒子長大後,她送往美國留學。兒子取得學位,留美工作,娶妻生子,家庭美 滿。女士臨近退休,提早三個月對兒子說, 她要去美國,和兒子一家一起住。對辛苦了一輩子的女士來說,沒有什麼比“天倫之 樂”更具誘惑力了。她邊等候兒子的回音, 邊把在台灣的房產和事務處理掉。不料, 小時候的乖寶貝,給獨居多年的母親回了這樣的信:經我們討論,決定不歡迎你來。 如果你認為你對我有養育之恩,那麼,以市價計算,你在我身上花了兩萬多美元,加一點,合共三萬。以後請不要寫信來囉唆。

Read more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