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格里拉的遺世之美

文 / 圖:典樂

香格里拉的遺世之美

雲南的香格里拉,當然不是電影「失去的地平線」裡的香格里拉。但她既然能得到香格里拉的稱號,總該有她的特殊之處吧!到過香格里拉的人,對她的評語毀譽參半,但為了一股好奇心,到雲南旅遊,我一定要上一趟香格里拉。去過了,我卻覺得非常值得走這一遭。我甚至有不去香格里拉,枉到雲南之感。

虎跳峽

香格里拉的遺世之美

儘管有人對香格里拉大失所望,但去過虎跳峽的人,卻人人讚好。虎跳峽在麗江到香格里拉的途中,是長江上游的一處峽谷。

出了麗江城,走入連綿大山,入山區不久,便見萬里長江滾滾而來。初中時上地理課,學到長江發源自青海的巴顏喀拉山,後來得知,那裡是長江北源。長江另有正源與南源,三源匯流後便是長江前段,亦即是有名的金沙江,向南流過川藏邊界,再流經雲南北部,一路過長江三峽流向華東後俗稱揚子江,最後流入大海。

香格里拉的遺世之美

這裡是雲貴高原與青康藏高原的交界,一路上都是大山峽谷,這一邊徬著長江而行,那一邊玉龍雪山在雲霧中時隱時現。車行在半山上,過了一坡又一坡,遊覽車停在一處觀景台,道旁立有一石碑刻著茶馬古道四個朱紅大字。放眼望去,山坡上一畦畦的紅土梯田櫛比鱗次,谷中屋舍儼然,谷底的金沙江緩緩流動。這條從西漢時期逐漸形成的茶馬古道,穿越的都是崇山峻嶺。

古時的馬隊,要越過金沙江,再過瀾滄江、怒江,到了西藏境內還要橫過雅魯藏布江,才能到達拉薩。這樣漫長的路程,只為茶與馬的交易,如今想來實在不可思議。「商人重利輕別離」,是的,走趟茶馬古道,來回一趟怕不要個一年半載,一路上險路重重,生死難料。

香格里拉的遺世之美

商人為了生活,不畏艱難,千辛萬苦挺而走險的精神,令人佩服。也因為他們的重利而創造了經濟,他們的輕別離而帶動了東西文化的交流。士農工商,古時的商人是排在四民之末,走在茶馬古道上,不由為商人叫屈。再看現今以拼經濟為首要的社會,商人的地位反而在四民之首,社會的變遷,是千百年前始料不及的。

來到虎跳峽,但見峽谷兩旁斷崖絕壁青山連綿,雪山隱隱在重山之後,山壁上一條瀑布不知從多高之點跌跌撞撞流入江中。金沙江是橫斷重重高山的利刃,江流由上而下如一匹秋香綠的蘿帶橫在谷底,景色果然名不虛傳。觀景台有階梯可下到江邊,落差一百多公尺的木梯,迂迴曲折。兩旁綠蔭夾道,還有桿桿修竹,竟不失幽雅。陡峭的樓梯走來雖然吃力,但來回一趟非常值得。

香格里拉的遺世之美

不到谷底不知江流的湍急,見識不到江濤的兇猛。遠看江水是那樣地平靜,近看只見急流洶湧,驚滔拍岸,快如奔馬,聲如雷鳴,這樣的激流,不但無法行船,即使是皮筏也經不起衝擊。江心有塊如劍簇的巨石,就是虎跳石,據說猛虎下山,一跳到巨石上就能再跳過江。看到景區的告示牌,才知我們遊覽之處是上虎跳。虎跳峽有上中下三個峽。遊上虎跳,主要就是為看這塊虎跳石。

據載中虎跳,江水下流的落差比上虎跳還要大,水勢更急,是三峽中最驚險之處。下虎跳,江水較平靜,但可眺望哈巴與玉龍兩雪山,風景最美。我們遊覽處是香格里拉境內。對岸則是麗江境內,隔江可看到山腰上有一條棧道,即是遺留下來的茶馬古道,當年的馬幫就是延著那條路,徒步走過虎跳三峽。

哈巴夕照

回到觀景台已近黃昏,幾朵彩雲飄在雪山頂上,夕陽照得雪山一片通紅。導遊說那裡是哈巴雪山,大山之上看雪山夕照, 好美!是意外的收獲。

普達措國家公園 – 藏人的神仙境地

香格里拉市的海拔在三千四百公尺左右,屬於迪慶藏族自治州。藏民稱地區為「康」,此地是藏民的古老「康區」。我曾去過川藏邊界五千公尺的海子山,原以為這裡的高度,問題不大。誰知到了香格里拉,頓覺呼吸急促,頭腦昏脹,夜裡輾轉難眠,口乾舌燥。因為冷,寧可躲在被窩中,也不願下床煮熱水,就這麼半睡半醒熬到天亮。兩年前去川藏高原時,預先吃了一個星期的紅景天,現在回想起來,發覺紅景天真的有它的效果。

次日起來,全團都先去旅館旁的方便店買氧氣筒,一口氧氣吸下去,頓然恢復正常。到了高原上,千萬不能撐,只要覺得頭昏,立即要吸口氧氣。普達措國家公園是香格里拉的主要景點。西藏人稱湖為「措」或「海」。普達者,普渡到達也,藏語的意思是借神舟到達彼岸之意;可想而知這裡是湖泊聚集處,而藏人又覺得此處有神力,應當就是藏人心目中的神仙境地。

松樹上掛著長絲狀的碧綠松蘿

普達措少有人工建築,一片原始森林,一派自然的高原景觀。景區主要有蜀都湖、高原牧場與碧塔海三個景點。

到達蜀都湖時,雖已過早上九點,但湖畔輕霧彌漫,好似天尚未曙。湖上煙水茫茫,竟看不到彼岸。我不死心,延著湖邊走了一段路,霧一點也不散,湖迷濛得越發神秘。時節已過中秋,樹葉開始轉黃變紅。唯有松柏不凋,依然蒼翠,松樹上掛滿了一串串碧綠的松蘿。松蘿又稱女蘿草,有化痰、止血、解毒等藥用價值,以長在松樹上的品質最好。李白詩有「君為女蘿草,妾做菟絲花。」,「百丈托遠松,纏綿成一家。」瓊瑤以此為靈感寫過小說菟絲花,後亦拍成電影。小說電影我都看過,那是我中學時代的事了。湖景沒得看,延湖賞松蘿,看秋風在晨霧中掃落葉,回想菟絲花小說裡錯綜複雜的纏綿奇情。許多以前在書中看過的事物,會隨著人生的旅程在途中一一浮現。當年看菟絲花,誰想到現在會在此賞女蘿?

彌里塘高原牧場

離開蜀都湖,車行不過十分鐘便到達彌里塘高原牧場。這是一片夾在綿延山崗中的狹長草原,兩旁山崗都很矮,山上長滿松樹。忽然悟到蘇東坡詞裡的短松崗,應該就是這個樣子。山崗上的許多植被已染上點點秋黃。牧草已枯,草甸上棕黃土黃相間,深深淺淺一直延伸到遠遠的山腳下。彌里塘在藏語的意思是「佛眼狀草甸」;的確,這片草場的形狀,細長如佛眼。這裡海拔3700公尺,氣溫低,甚是寒冷。天色尚早,還未開始放牧,只見幾棟木搭馬棚,零落在草甸上,滿眼高原荒涼秋景,寂寞山崗。這裡真是寧靜安詳,靜得天上的白雲都不飄動了。

碧塔海 - 天光雲影共徘徊

香格里拉的遺世之美

從彌里塘到碧塔海,一路上的風光,是空靈的美。還未到碧塔海,先見到一片似沼澤的溼地,一條天青色的小溪流過,溪水清澈得透亮,悠悠蕩蕩流向碧塔海。有些樹木的葉子轉紅,有些落盡,幾分蒼涼,幾分蕭索。枝椏間,遠處的湖山隱約可見。溪畔野草很美,綠黃相間,溼溼潤潤,乾淨得沒有一點塵埃,四週看不到一個人影,一樣地安詳寧靜。

碧塔海

走到湖邊,澄明的湖水照得藍天白雲,遠山倒影,比鏡子還清楚。湖面的景色美得動人心魄,湖水藍得像寶石,朵朵白雲飄在天上,飄在湖中。此時任誰站在湖邊,都忍不住要讚嘆。碼頭上停了一艘遊船,搭船遊湖,看到湖光山色好似萬花筒,實景與倒影相對稱,但隨著船的行走而不停的變化,山的倒影在變,湖中的雲影也在變化。舉頭看天低頭看湖,只見「天光雲影共徘徊」,好一個美麗的碧塔海。湖中有一座小島,島上碧樹成林,狀若碧塔,聽說這就是碧塔海命名之由來。

碧塔海上美麗的倒影

以高山湖泊來說碧塔海相當大,比加拿大的露意絲湖大三倍,海拔高兩倍半。雲南氣候溫暖,四千公尺的高山上除了冬春兩季,夏秋之時沒有積雪,此時的碧塔海就是缺少露意絲湖畔陪襯的雪山。

碧塔海中碧塔島

下船之處是一片草甸,幾股湛藍的溪水靜靜地流淌在黃草地上。不遠處一片秋林裡,成群的牛群在那裡吃草,這裡真是放牧的好地方,有水有草,沒有污染,牛兒吃喝不盡,天然放牧,比有機更天然。怎會有人說香格里拉不美?

香格里拉的遺世之美

十月下旬,遊人稀少,這裡沒有人間煙火,是遺世獨立的靜美山水,是色彩豐富的天然畫卷。

松贊林寺 – 小布達拉宮

香格里拉的遺世之美

站在松贊林寺的廟門外,抬頭看去,很難不被震憾,好高好大的廟啊!寺廟的建築覆蓋整座山崗,往高處是層樓疊閣,步步高升;往兩側大大小小的殿宇連苑起伏,一棟接著一棟,遮住了半邊天。最高處是三座金碧輝煌的大殿,真不愧有小布達拉宮之稱。

松贊林寺全名噶丹松贊林寺,漢名歸化寺是雲南省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,屬於西藏黃教。所謂「噶丹」,就是傳承黃教祖師宗喀巴的寺廟。廟宇外築有很長的廟牆,從廟牆小門進入,才是正式的廟門。典型的藏式建築,四方平頂,屋頂上鑄造各種金色法器。延著屋頂的邊緣漆成一條赭紅色寬邊,亦是標準的藏式建築裝飾。門框、牆壁、天花板畫滿七彩豔麗的唐卡彩繪。寺內壁畫非常多,筆法細膩,精緻美麗,多是描繪佛教的故事。

唐卡彩繪壁畫

進入寺門,一條146級的石階梯,通往三座大殿。左邊的殿宇是供奉祖師爺宗喀巴的大殿,稱之為「吉康」;中間是主殿也就是藏教的「扎倉」;右邊是釋迦牟尼大殿。這裡海拔高,樓梯陡,爬來甚是吃力。扎倉有五層樓,巍峨高大壯麗異常。有能容納一千六百人的宏偉大殿,還有數不清的小殿,看不完走不盡。三座大殿的屋頂,均為漢式佛寺的飛簷翹角,整體建築融合了漢式與藏式建築的特色,多變又華麗。

廟門上的彩繪唐卡

正對著廟門外,有座小湖叫拉姆央措,藏語意為「聖母靈魂」。湖心有座小島,島上堆有藏民傳統的瑪尼堆,據說僧侶圓寂後就在那舉行天葬前的誦經儀式,之後就送到對面山頭的天葬場。我延著湖邊散步,湖裡有許多白鵝與鴨子,一群群的在那戲水,遙望四面群山,遠處還能看到點點藏族屋舍。不能不羨慕這裡風景的優美與清靜,難怪許多藏民嚮往在這裡修行出家。

藏人全民信佛,傳統根深蒂固。他們世代居住在高原大山中,不為僧侶,則為農奴,辛苦一生只為求來世。如果每人都求來世成為被人供養的高僧,那誰來躬耕放牧,供養他們呢?不知現在的藏民,是否也開始思考不如活在當下的問題。

獨克宗古城 – 緬懷馬幫

香格里拉的遺世之美

獨克宗古城在香格里拉縣城東南的大龜山上,也就是香格里拉古城。下了遊覽車,走過一座美麗的白色大理石橋,就是龜山下的月光廣場。山上是龜山公園,有朱紅色的雄偉山們,有兩座雕樑畫棟的美麗殿宇,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。與麗江古城相較,這座古城十分袖珍,但這裡沒有擁擠的遊客,逛起來非常悠閒。

走過廣場是幾條依山而建的古街,街上的商店都是古樸的藏族民居。以前馬幫在這裡來去,商業想必繁榮,如今遊人稀少,反而家家商店門前冷落。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,似乎還遺留著千百年來馬幫踏過的痕跡。馬幫不再,但古韻猶存。

香格里拉的遺世之美

香格里拉原來叫中甸,不知是否是大山中的草甸之意。全縣有三分之一的台灣大,卻只有十七萬人口,無怪乎,到處都空空蕩蕩。在唐朝,中甸已是滇藏邊界的重鎮,是茶馬古道上的轉運站,是進入藏區的第一個城鎮。馬幫走過重重大山,在這水草豐美的藏民群居之地,能停下來打尖休息、補給。

色彩豐富的天然畫卷

一千三百年前吐蕃王朝就在大龜山頂建立了獨克宗寨堡,獨克宗在藏語中有兩層意義,一為建立在石頭上的城堡,一為月光城。據說奶子河畔原建有日光城寨,兩寨相呼應是為日月城堡。可惜日光城早已消失,後人遂在舊址建了一座白塔。香格里拉在藏語中的意思即為「心中的日月」,這或許是中甸被批准改名為香格里拉的最大證據吧!

典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