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圖: 許文舟
春天,最適合訪茶,與其捧著茶杯感嘆,不如深入密林探秘,一杯茶的生澀和甘美,總有它的源頭。
中國雙江猛庫(冰島)茶會,給與會者提供了一次絕佳機緣,那就是把到猛庫大雪山探秘古茶源,作為重要的會議議程。車出猛庫,路開始巔簸,但絲毫沒動搖近百名探秘者的心。每個人都想知道, 那些大雪山裡的古茶樹是否安然無恙。
車到山前路就沒有了,可能出於保護的角度考慮,根本就不可能把一條公路挖進大雪山,開到千歲壽年的古茶樹面前,於是來去16公裡的山間小路,只能靠你一步一步走完。我有些許猶豫,一場感冒在雙江歡迎我,四肢無力,全身癱軟,但看到那些年過七旬仍然堅持進山的老茶人,我也下定決心。
猛庫是大葉種茶的故鄉,而猛庫大雪山12000多畝的野生古茶樹群落, 就是大葉種茶的源頭。名聲大噪的冰島茶,有大雪山野生古茶的基 因,野生的古茶經過千年馴良,盡管最終分出多個支系,大雪山古茶依舊是本源與根脈。通往猛庫大雪山的路,我不是開頭,也不可能是結尾。18年前,作為當時臨滄行署副專員的陳勛儒就帶著有關專家進 去過,一路上可謂披荊斬棘,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探秘古茶源。因為當時還不清楚猛庫大雪山古茶的分布與生存狀態,他們可沒有像今天的我帶著欣賞眼光睃巡茫茫林海。18年後的今天,作為省茶葉流通協會主席的陳勛儒再次進入大雪山,用他的話說這是對當年發現的古茶樹的一次回訪。
猛庫大雪山位於東經99゜46′-99゜49′,北緯23゜40'-23゜42′。主峰3234米的大雪山,是本地人對這座山峰的稱謂,其實山上並不是常年積雪, 系橫斷山脈向南延伸的余脈。瀾滄江和小黑江從山下並肩流了很長的一段,就突發奇想地交彙了。我見過雙江文聯主席吳永達所攝兩江交彙的場面,那情形堪比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。此前,猛庫大雪山只是一個傳說,一個模糊的輪廓,是雲裡霧裡的山巒,那一棵棵蒼蒼古茶不知生活了多少歲月,獨自飲盡原始森林的寂寥,始終不為人知。當 然,古茶樹也未必知道,世上已有炒得沸沸揚揚的冰島茶,正享盡市場的熱捧,正在流通中陡增財富。
等我到來瞭望塔下,許多人已先我上了塔頂,放眼群山重疊,煙嵐冉冉,可謂茫茫一片,一想到古茶樹生活在林海中的某個角落,這一望頓生無限的遐想。有人對著空濛與群山合影,不是群山峻峭,而是這 山的深處,有茶的源頭。有人對著山喊,喊過之後,才知道自己有些愚 頑,那些古茶樹可不喜歡打擾,畢竟,它的年歲稱得上我們的高祖。
進入林區,不疾不徐的綠風撲面,似有輕吻的期圖,卻有難以觸擊。 再細的樹也掛滿苔鮮,那是一棵樹的壽顏。合抱的老樹讓人驚訝,那些藤,宛然世間戀人間的牽手與堅貞,無法剝離和分身。水洗的鳥語, 以其金屬質地的叫聲似在歡迎,聽到鳥叫,卻無法看見鳥。樹實在老了,就被那一場大風放睡在路邊,我見到的其中倒在路邊看上去已經很朽的老樹枝杈上,居然萌出一芽,不知是誰在旁邊寫了這 麼一句話:“有一種頑強叫生命”,是的,包括一棵樹在內,誰願意看到自己一步一步走向衰老呢。生命就是這樣的歸宗與結尾, 包括腳下的枯葉,不也有曾經的青春嗎?
有人數著腳步,似在丈量離古茶樹還有多遠,有人默默前行,祈禱不要落雨,因為就在離開縣城的時候,驚雷還一再表明要下 一場雨的決心。我喜歡原始森林的“暗天無日”,經過樹葉篩落神秘的天光,好讓人們完成某種穿越,從一杯茶到一樹古茶樹,從現實到千年之前的生命繁衍。
如果探秘古茶源,是為私欲的砝碼加重,那你就是對古茶的玷污。 年輕時去寺院,高僧就曾告訴我過,拜佛,不是彎下身子,而是放下傲慢。探秘古茶源,同樣需要謙卑與自省,在一棵古茶面前,人沒有 品頭論足的資格。
有人已經踅返,一臉的滿足表明情感已在古茶那裡得到釋放。一定與古茶說了很多,如果與古茶廝守,那肯定是每一位愛茶人奢侈的清歡,聽雲霧為茶芽淨身,閃電給古茶驅蟲,俯拾落地的茶籽,讓它 們在月白風清的夜晚破土,枯燥的生活馬上心旌搖蕩。世間的風風 雨雨就這樣彌留在古茶樹上,它並不抽像,任何人都可以讀出一棵 茶樹到底有多蒼老。得益於大雪山林木恣肆,雨水溫柔,活到千年 這份,一定有不為人知的秘密。密就在,你說什麼,古茶樹都不與你爭辯,但你臆斷的結論最好別下得太早。
問還有多少路,那些踅返的人都說快了快了。其實路還遠呢,“快了快 了”意在鼓起你自信,讓你對剩下的路少些擔憂。我知道那些古茶樹不可能站在很近的路邊等我,從發現它們那一天起,前來拜訪的 人那個不走得精疲力竭。好在現在已經有路,據說這些條都是雙江 縣有關部門經過勘察後設計出來的,兼顧了森林旅游與古茶樹觀光,除了古茶樹,猛庫大雪山有讓你一飽眼福的風景。你真的走不動 了,當地人就會讓你騎上他們伺養的高頭大馬。只是,除了極少數老 人,誰都不好意思騎著馬去拜見古茶樹。
我足足走了兩個小時,才看見2號古茶樹。幾十級木頭搭起的階梯,擁擠著人群,木柵欄將古茶樹與人隔開。盡管我使用了10-20超廣角鏡頭,還是找不到能容納下2號古茶的拍攝點。它實在老了,樹皮皹裂,苔痕滿面,一人無法合圍, 但它又表現出驚人的年輕,沒有枯枝殘葉,時值四月,新芽肥碩,葉綠芽翠。
如果不是仔細辯識,一般人是很難將古茶樹與周圍的古樹區分開來的,因為歲月均等地給了 它們墨綠色的禮服,而長葉子的枝柯又離地面很遠。如果說這2 號茶樹讓你驚呀不已,那麼 一號古茶就會讓你合不下嘴了。一號茶樹株高16.8米,基圍3.25米, 胸圍3.1米,樹幅13.7×10.6米。這是當年測出的數值,時間又過去多 年,如果再給它測一測胸圍,它肯定比原先豐腴,如果再量一量基 圍,它一定比那時的健碩。
韓國來的茶人,他們用母語吟誦著什麼,是對古茶的景仰,還是感激,我不得而知,但從他們聲淚俱下的表情看,猛庫大雪山的古茶源,有他們心中藏了很久的圖騰吧。我與古茶來了照合影,它將隨我回到故鄉,在人散去一輪新月如鉤的夜晚陪我靜默、懷想。站在1號 古茶樹面前,相信每一個愛茶的人面對大茶樹婆娑姿容,內心的震 撼無法免疫。不用親身合圍,就知道1號古茶的挺拔足以讓每一位愛茶人單膝落地,不為請安,只為仰止。
這些都是真正意義上的茶痴,常常在現實與茶接觸的時候表現得很 白痴,面對一杯茶智商無限接近於零,就像此刻1號古茶樹下的人, 跪地就不知道什麼時候站起。我無數次拜訪過古茶,在故鄉錦秀村 3200年的茶祖下,我流過淚;在雲縣白鶯山佛茶源頭,我曾長跪不 起;在邦東昔歸村的古茶面前,我賦過新詩。但此刻與猛庫大雪山 1號古茶相見,顫栗與驚愕讓我無語,宛如靈魂出竅一般,我一直等 到眾人嘩啦散去,才一步一扣手地與1號古茶樹道別,踏上返程。端看,審視,之後揣度猜想,千年的古茶經歷了怎樣的苦難,千年之後 終與世人相見,我不知道這會不會又是新的苦難的開始。
茶商屈膝,肯定在祈願,得益於猛庫大葉種茶資源,他的日子不再是清湯寡水,此刻他該懺悔還是謝罪呢?專家們則把古茶當作教材,比對,推理,分析出古茶之源的定論已經靠譜,不是因為專家有能耐,而是古茶樹還活在這個世界。溯流而上是古茶樹的千年,一粒子實在印度洋起程的暖氣流與太平洋氣流的交彙中誕下胚胎,而它終是飽食充盈的雨量,汲納原始森林不算少的營養,才長到了青春與暮年。
動筆之前,我在想我算什麼,以什麼身份站在古茶樹前,我不做一片茶葉生意,也沒有對古茶一知半解的理解,我不過是一個茶愛好者,但我還是害怕喜歡上這裡的一切,葳蕤的森林,神秘的古茶源, 總有讓人夢縈魂牽的東西。
站在古茶樹前,我知道它實在扯不上年輕了,它身上有歲月的痕跡, 幾千年形成的苔蘚蒼桑得有些恣意。這是四月,置身猛庫大雪山的 古茶尚在傳誦春的消息,一芽二葉與猛庫茶農手裡摘采的一致,只是從千年的古茶樹上萌動的芽,似是卯足了力量,才舒芽展葉。畢竟,古茶太老,而春風膚淺。
其實啊,與其說是探秘古茶源,不如說是拜謁古茶樹,畢竟,那麼多古茶資源裡,我們只見到為數極少的幾棵,更多的古茶隱身在1萬多畝的大雪山裡。我杯中日日填裝的茶葉,在猛庫大雪山有它的宗親, 一棵古茶,並沒有搖搖欲墜的倦殆,每一片芽葉都能讓拜謁者的摯愛漫延、侵蝕。
古茶樹的發現,得感謝那些采藥的村民。1997年3月20日,猛庫鎮公弄村委會五家村農民張正雲到大雪山采藥時,發現了這片大面積的 野生古茶樹林,植株最大的一棵要3人才能夠合圍。出於好奇,張正雲將野生古茶樹葉采了幾斤拿回家,經揉捻加工後飲後,似乎這深山老林裡的古茶比尋常台地茶要苦澀多得,不過,苦去甘來的滋味 較為突出。也就在那一年,豆腐寨村農民唐張進等3人,又看到大雪山同樣的野生古茶樹群。
直到2002年12月,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、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、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野生古茶樹考察組,才對猛庫野生古茶樹群落進行了現場考察,經分析研究得出了科學結論:猛庫野生古茶樹是一個野生茶樹物種,樹齡都在千年以上,具有茶樹一切形態特征和茶樹功能性成份,可以制茶飲用。毋庸質疑,猛庫大雪山古茶源由於所處的地方海拔最高、密度最大、面積最廣、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、抗逆性最強的大理茶種 群落,它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茶種原產於我國雲南,而雙江自治縣是茶樹起源中心之一。
既然有如此定論,探秘是有些高估了自己,在千年古茶樹那裡,不論你擁有多少研究茶的資歷,不論你發了多少茶的“洋財”,都應該放下自己,在謙卑的位子上坐好,然後聆聽古茶樹的訴說。這麼老了, 春風喚醒,一樣吐出雀舌、旗槍、嫩蕊,在寂寞的歷史長河中,活出千歲的年紀。絕對有芳魂,在皹裂的樹上神閑氣定,否則就不會有像我一樣的子民,以朝聖者的姿態千裡迢迢趕來。
回到論壇,不論專家還是茶人,都心懷憂戚,他們擔心發現變成破壞的缺口,古茶樹從此不得安寧了。他們發言的內容變成為保護古茶的疾呼與主張。是的,古茶樹像人,老了就像個嬰孩,羸弱而經不住 打攪。來本就劫後余生,而現在,除了得防自然的災害,還要時刻提防利欲熏心者的覬覦。我只是無名的與會者,不是專家,也不是茶商,我顯得拘謹而木納,我其實有話,不過都在古茶樹前變成匍匐在地的謙卑,對於古茶,到訪始終讓我心懷歉意。當人們帶著滿滿的 自信去完成所謂的探秘,必然的結果是:人自以為是,而古茶不屑。
會場外的猛庫小鎮,制茶的鍋爐不舍晝夜地蒸煮,就是將茶葉殺成現金。一切得益於上帝對這裡的眷顧,竟然把最好的古茶安放在大雪山中,讓它繁衍出一個足以讓人衣食無憂的產業。
探秘古茶源
文/圖: 許文舟
春天,最適合訪茶,與其捧著茶杯感嘆,不如深入密林探秘,一杯茶的生澀和甘美,總有它的源頭。
中國雙江猛庫(冰島)茶會,給與會者提供了一次絕佳機緣,那就是把到猛庫大雪山探秘古茶源,作為重要的會議議程。車出猛庫,路開始巔簸,但絲毫沒動搖近百名探秘者的心。每個人都想知道, 那些大雪山裡的古茶樹是否安然無恙。
車到山前路就沒有了,可能出於保護的角度考慮,根本就不可能把一條公路挖進大雪山,開到千歲壽年的古茶樹面前,於是來去16公裡的山間小路,只能靠你一步一步走完。我有些許猶豫,一場感冒在雙江歡迎我,四肢無力,全身癱軟,但看到那些年過七旬仍然堅持進山的老茶人,我也下定決心。
猛庫是大葉種茶的故鄉,而猛庫大雪山12000多畝的野生古茶樹群落, 就是大葉種茶的源頭。名聲大噪的冰島茶,有大雪山野生古茶的基 因,野生的古茶經過千年馴良,盡管最終分出多個支系,大雪山古茶依舊是本源與根脈。通往猛庫大雪山的路,我不是開頭,也不可能是結尾。18年前,作為當時臨滄行署副專員的陳勛儒就帶著有關專家進 去過,一路上可謂披荊斬棘,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探秘古茶源。因為當時還不清楚猛庫大雪山古茶的分布與生存狀態,他們可沒有像今天的我帶著欣賞眼光睃巡茫茫林海。18年後的今天,作為省茶葉流通協會主席的陳勛儒再次進入大雪山,用他的話說這是對當年發現的古茶樹的一次回訪。
猛庫大雪山位於東經99゜46′-99゜49′,北緯23゜40'-23゜42′。主峰3234米的大雪山,是本地人對這座山峰的稱謂,其實山上並不是常年積雪, 系橫斷山脈向南延伸的余脈。瀾滄江和小黑江從山下並肩流了很長的一段,就突發奇想地交彙了。我見過雙江文聯主席吳永達所攝兩江交彙的場面,那情形堪比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。此前,猛庫大雪山只是一個傳說,一個模糊的輪廓,是雲裡霧裡的山巒,那一棵棵蒼蒼古茶不知生活了多少歲月,獨自飲盡原始森林的寂寥,始終不為人知。當 然,古茶樹也未必知道,世上已有炒得沸沸揚揚的冰島茶,正享盡市場的熱捧,正在流通中陡增財富。
等我到來瞭望塔下,許多人已先我上了塔頂,放眼群山重疊,煙嵐冉冉,可謂茫茫一片,一想到古茶樹生活在林海中的某個角落,這一望頓生無限的遐想。有人對著空濛與群山合影,不是群山峻峭,而是這 山的深處,有茶的源頭。有人對著山喊,喊過之後,才知道自己有些愚 頑,那些古茶樹可不喜歡打擾,畢竟,它的年歲稱得上我們的高祖。
進入林區,不疾不徐的綠風撲面,似有輕吻的期圖,卻有難以觸擊。 再細的樹也掛滿苔鮮,那是一棵樹的壽顏。合抱的老樹讓人驚訝,那些藤,宛然世間戀人間的牽手與堅貞,無法剝離和分身。水洗的鳥語, 以其金屬質地的叫聲似在歡迎,聽到鳥叫,卻無法看見鳥。樹實在老了,就被那一場大風放睡在路邊,我見到的其中倒在路邊看上去已經很朽的老樹枝杈上,居然萌出一芽,不知是誰在旁邊寫了這 麼一句話:“有一種頑強叫生命”,是的,包括一棵樹在內,誰願意看到自己一步一步走向衰老呢。生命就是這樣的歸宗與結尾, 包括腳下的枯葉,不也有曾經的青春嗎?
有人數著腳步,似在丈量離古茶樹還有多遠,有人默默前行,祈禱不要落雨,因為就在離開縣城的時候,驚雷還一再表明要下 一場雨的決心。我喜歡原始森林的“暗天無日”,經過樹葉篩落神秘的天光,好讓人們完成某種穿越,從一杯茶到一樹古茶樹,從現實到千年之前的生命繁衍。
如果探秘古茶源,是為私欲的砝碼加重,那你就是對古茶的玷污。 年輕時去寺院,高僧就曾告訴我過,拜佛,不是彎下身子,而是放下傲慢。探秘古茶源,同樣需要謙卑與自省,在一棵古茶面前,人沒有 品頭論足的資格。
有人已經踅返,一臉的滿足表明情感已在古茶那裡得到釋放。一定與古茶說了很多,如果與古茶廝守,那肯定是每一位愛茶人奢侈的清歡,聽雲霧為茶芽淨身,閃電給古茶驅蟲,俯拾落地的茶籽,讓它 們在月白風清的夜晚破土,枯燥的生活馬上心旌搖蕩。世間的風風 雨雨就這樣彌留在古茶樹上,它並不抽像,任何人都可以讀出一棵 茶樹到底有多蒼老。得益於大雪山林木恣肆,雨水溫柔,活到千年 這份,一定有不為人知的秘密。密就在,你說什麼,古茶樹都不與你爭辯,但你臆斷的結論最好別下得太早。
問還有多少路,那些踅返的人都說快了快了。其實路還遠呢,“快了快 了”意在鼓起你自信,讓你對剩下的路少些擔憂。我知道那些古茶樹不可能站在很近的路邊等我,從發現它們那一天起,前來拜訪的 人那個不走得精疲力竭。好在現在已經有路,據說這些條都是雙江 縣有關部門經過勘察後設計出來的,兼顧了森林旅游與古茶樹觀光,除了古茶樹,猛庫大雪山有讓你一飽眼福的風景。你真的走不動 了,當地人就會讓你騎上他們伺養的高頭大馬。只是,除了極少數老 人,誰都不好意思騎著馬去拜見古茶樹。
我足足走了兩個小時,才看見2號古茶樹。幾十級木頭搭起的階梯,擁擠著人群,木柵欄將古茶樹與人隔開。盡管我使用了10-20超廣角鏡頭,還是找不到能容納下2號古茶的拍攝點。它實在老了,樹皮皹裂,苔痕滿面,一人無法合圍, 但它又表現出驚人的年輕,沒有枯枝殘葉,時值四月,新芽肥碩,葉綠芽翠。
如果不是仔細辯識,一般人是很難將古茶樹與周圍的古樹區分開來的,因為歲月均等地給了 它們墨綠色的禮服,而長葉子的枝柯又離地面很遠。如果說這2 號茶樹讓你驚呀不已,那麼 一號古茶就會讓你合不下嘴了。一號茶樹株高16.8米,基圍3.25米, 胸圍3.1米,樹幅13.7×10.6米。這是當年測出的數值,時間又過去多 年,如果再給它測一測胸圍,它肯定比原先豐腴,如果再量一量基 圍,它一定比那時的健碩。
韓國來的茶人,他們用母語吟誦著什麼,是對古茶的景仰,還是感激,我不得而知,但從他們聲淚俱下的表情看,猛庫大雪山的古茶源,有他們心中藏了很久的圖騰吧。我與古茶來了照合影,它將隨我回到故鄉,在人散去一輪新月如鉤的夜晚陪我靜默、懷想。站在1號 古茶樹面前,相信每一個愛茶的人面對大茶樹婆娑姿容,內心的震 撼無法免疫。不用親身合圍,就知道1號古茶的挺拔足以讓每一位愛茶人單膝落地,不為請安,只為仰止。
這些都是真正意義上的茶痴,常常在現實與茶接觸的時候表現得很 白痴,面對一杯茶智商無限接近於零,就像此刻1號古茶樹下的人, 跪地就不知道什麼時候站起。我無數次拜訪過古茶,在故鄉錦秀村 3200年的茶祖下,我流過淚;在雲縣白鶯山佛茶源頭,我曾長跪不 起;在邦東昔歸村的古茶面前,我賦過新詩。但此刻與猛庫大雪山 1號古茶相見,顫栗與驚愕讓我無語,宛如靈魂出竅一般,我一直等 到眾人嘩啦散去,才一步一扣手地與1號古茶樹道別,踏上返程。端看,審視,之後揣度猜想,千年的古茶經歷了怎樣的苦難,千年之後 終與世人相見,我不知道這會不會又是新的苦難的開始。
茶商屈膝,肯定在祈願,得益於猛庫大葉種茶資源,他的日子不再是清湯寡水,此刻他該懺悔還是謝罪呢?專家們則把古茶當作教材,比對,推理,分析出古茶之源的定論已經靠譜,不是因為專家有能耐,而是古茶樹還活在這個世界。溯流而上是古茶樹的千年,一粒子實在印度洋起程的暖氣流與太平洋氣流的交彙中誕下胚胎,而它終是飽食充盈的雨量,汲納原始森林不算少的營養,才長到了青春與暮年。
動筆之前,我在想我算什麼,以什麼身份站在古茶樹前,我不做一片茶葉生意,也沒有對古茶一知半解的理解,我不過是一個茶愛好者,但我還是害怕喜歡上這裡的一切,葳蕤的森林,神秘的古茶源, 總有讓人夢縈魂牽的東西。
站在古茶樹前,我知道它實在扯不上年輕了,它身上有歲月的痕跡, 幾千年形成的苔蘚蒼桑得有些恣意。這是四月,置身猛庫大雪山的 古茶尚在傳誦春的消息,一芽二葉與猛庫茶農手裡摘采的一致,只是從千年的古茶樹上萌動的芽,似是卯足了力量,才舒芽展葉。畢竟,古茶太老,而春風膚淺。
其實啊,與其說是探秘古茶源,不如說是拜謁古茶樹,畢竟,那麼多古茶資源裡,我們只見到為數極少的幾棵,更多的古茶隱身在1萬多畝的大雪山裡。我杯中日日填裝的茶葉,在猛庫大雪山有它的宗親, 一棵古茶,並沒有搖搖欲墜的倦殆,每一片芽葉都能讓拜謁者的摯愛漫延、侵蝕。
古茶樹的發現,得感謝那些采藥的村民。1997年3月20日,猛庫鎮公弄村委會五家村農民張正雲到大雪山采藥時,發現了這片大面積的 野生古茶樹林,植株最大的一棵要3人才能夠合圍。出於好奇,張正雲將野生古茶樹葉采了幾斤拿回家,經揉捻加工後飲後,似乎這深山老林裡的古茶比尋常台地茶要苦澀多得,不過,苦去甘來的滋味 較為突出。也就在那一年,豆腐寨村農民唐張進等3人,又看到大雪山同樣的野生古茶樹群。
直到2002年12月,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、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、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野生古茶樹考察組,才對猛庫野生古茶樹群落進行了現場考察,經分析研究得出了科學結論:猛庫野生古茶樹是一個野生茶樹物種,樹齡都在千年以上,具有茶樹一切形態特征和茶樹功能性成份,可以制茶飲用。毋庸質疑,猛庫大雪山古茶源由於所處的地方海拔最高、密度最大、面積最廣、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、抗逆性最強的大理茶種 群落,它的發現進一步證實了茶種原產於我國雲南,而雙江自治縣是茶樹起源中心之一。
既然有如此定論,探秘是有些高估了自己,在千年古茶樹那裡,不論你擁有多少研究茶的資歷,不論你發了多少茶的“洋財”,都應該放下自己,在謙卑的位子上坐好,然後聆聽古茶樹的訴說。這麼老了, 春風喚醒,一樣吐出雀舌、旗槍、嫩蕊,在寂寞的歷史長河中,活出千歲的年紀。絕對有芳魂,在皹裂的樹上神閑氣定,否則就不會有像我一樣的子民,以朝聖者的姿態千裡迢迢趕來。
回到論壇,不論專家還是茶人,都心懷憂戚,他們擔心發現變成破壞的缺口,古茶樹從此不得安寧了。他們發言的內容變成為保護古茶的疾呼與主張。是的,古茶樹像人,老了就像個嬰孩,羸弱而經不住 打攪。來本就劫後余生,而現在,除了得防自然的災害,還要時刻提防利欲熏心者的覬覦。我只是無名的與會者,不是專家,也不是茶商,我顯得拘謹而木納,我其實有話,不過都在古茶樹前變成匍匐在地的謙卑,對於古茶,到訪始終讓我心懷歉意。當人們帶著滿滿的 自信去完成所謂的探秘,必然的結果是:人自以為是,而古茶不屑。
會場外的猛庫小鎮,制茶的鍋爐不舍晝夜地蒸煮,就是將茶葉殺成現金。一切得益於上帝對這裡的眷顧,竟然把最好的古茶安放在大雪山中,讓它繁衍出一個足以讓人衣食無憂的產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