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香煲仔菜

圖文:茉莉

有一種古老的烹飪技巧,是把食材放到砂鍋內,用文火慢慢燜煮,所得食用熱香燙嘴、入口酥綿,不僅味道好,且營養豐富易吸收。若在寒冷冬季的餐桌上,時常有這暖和菜肴出現,自不消說,做的人熱心,吃的人更暖心且暖胃。

暖香煲仔菜

所謂的砂鍋,在地域上的稱呼略有不同,多數是用陶土和砂土按不同的比例混和燒制而成,比例的不同和燒制工藝的差別,製造出不同用途的砂鍋。砂鍋的內壁容易吸收水分,較之金屬炊具有不易傳熱的特點,所以能夠保持鍋內食物的恒溫。時下所售的砂鍋,做工越發精緻,原煲上桌最能體現食物的原味。

廣東人將砂鍋稱之為“煲”,小型的就稱之為煲仔,用煲仔製作的菜肴是“煲仔菜”,煮的飯叫“煲仔飯”。烹製煲仔菜的方式千變萬化,可以用各式各樣的葷素食材搭配,不過,正是這需要科學搭配的方法,味料的選擇,火候的掌握,才使得烹飪煲仔菜成為一項小小的挑戰。煲仔菜最大的特點是具有極大的包容性,葷素皆能煮,而且砂鍋這個載體還能讓各種食材達到和平共處的狀態。製作煲仔菜,必須全身心地投入,特別是對火候的把握,如果肉菜燒糊後則不可食得。

此番特質,又何嘗不是家庭生活的經營方法呢?——張弛有度,近多一份則過,遠之則疏,讓家人總也明白,有人在熟悉的地方等待著,給予溫暖。煲仔飯是廣東的一種很富特色的膳食。以砂鍋作為器皿和炊具煮米飯,同時在米飯上面也放肉菜同煮。有熱心人士考證,說這煲仔飯的前身是周代八珍中的“淳熬“(肉醬油燒稻米飯)和“淳母”(肉醬油燒黃米飯)。不管是牽強附會或者是美好想像,煲仔飯在廣東人心目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。

煮煲仔飯是廣東街頭小飯店中的一景,一字型排開的爐子上面擺放著一個個冒熱氣煮著飯的沙鍋,師傅忙著查看米飯的生熟程度,又忙著往飯上加肉料,米飯的香味融合了肉的味道,引誘著食客的胃口。食用時將米飯和肉菜拌勻,再加上特別的醬汁,暖和的飯菜下肚,全身也覺得暖洋洋的。大部分的廣東人還會吃煲底的那層飯焦,即鍋巴,認為那才是最好味道的部分。

沙鍋有傳熱慢保溫性能好的特性,所以用來做菜煮飯都受歡迎。煲仔飯有各式各樣的肉料搭配可供選擇,煲仔也有大有小,最小尺寸的供一人享用,情侶裝的浪漫,稍大的沙鍋溫馨,一般是按人數放米,決不鋪張浪費。製作好的煲仔飯有幾個訣竅:器:製作精良的陶瓷、陶土沙鍋。其特點是傳熱性能慢,故保溫性能強,以較好地保存食物養分,令煲仔飯中的飯菜特別鮮香。

火:火力控制十分重要,師傅要不時地調校火力及攪煮,放米後煮一煲飯要約二十分鐘時間。但如何掌握米飯的熟透程度,然後何時加入肉類,肉類焗制的時間要多久等等方面,則主要靠經驗來判斷。  

 
米:煲仔飯用米十分講究,一般選用秈米中的絲苗米,因為這種米油潤晶瑩、米身修長、柔韌適中,米味濃郁;選用香米的話則突顯香氣。

料:選用搭配的肉類或素食材,將決定煲仔飯的口味。比如臘味煲仔飯,晶瑩剔透的米飯吸取了臘肉材料精華後,飽含湯汁的濃郁鹹香,肥而不膩,溫潤可口,如採用肥瘦相間的臘味肉,香味還更加濃郁。肉類要事先醃制和調好味,廚師還會根據食材的不同,調配相應的醬汁用來跟碟。

如今也有些炊具廠家製作出“數碼煲仔飯爐”,主要特點是以機器代替人去掌握火候,以達到一定程式的標準化煮飯過程,其他工作步驟還是得由人手完成。總體感覺上,還是由師傅把握手候的煲仔飯有人情味一點。

煲仔飯為平民食品,偶爾也會在五星級酒店推行。如今的人們吃東西講究健康有情意,因此為改善人們對酒店餐飲高不可攀的心理,引進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膳食,令人們對飲食之時擁有更多的親切感,同時在煲仔飯的選料上,更注重的是時下人們的飲食理念的訴求,向低糖、低鹽、少油的趨向進行。

茉莉